由于div用了fixed定位,所以这个div用来填充header的底部空白,这里是页眉,网页中不可见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周志聪:我不是很有设计天赋的人是热爱让我一直坚持下去

(2022年6月24日《羊城晚报》A16版)

初次见到广东省第一届工业设计大赛冠军、2002届广东工业大学校友周志聪是在他工作的公司毅昌科技,眼前的他温文尔雅,微笑着带领记者走进展览厅,如数家珍地介绍起产品,从液晶显示产品、医疗器械,再到家用储能电源、创意灯具,种种特点信手拈来,眼神和语气里充满着自信。这里是周志聪最骄傲的地方,一件件凝聚着汗水与心血的作品,见证着这位设计师一路走来的步步印记。

(周志聪)

广工求学日志——在自由活跃的氛围中不断思考“工业设计”的意义

周志聪来自肇庆四会,自称“小镇青年”的他在高考那年毫不犹豫地填报了广东工业大学,并被工业设计专业录取。

实际上,这并不是周志聪的第一志愿,但没有未能如愿的失落,周志聪显得很乐观,“那时才18岁,人生还有很多未知,为何要对短期的得失想得太多呢?”坦然,不纠结,这是周志聪的性格,也成就了他日后的设计师之路,“我比较乐于接受现实,也很热爱设计,就一直把设计师这一行做下去了。”                       

周志聪与学弟学妹们交流

在广工的时光自由而活跃,教室、宿舍、饭堂,再加上足球场,这些构成了周志聪对于广工的生活记忆,闲暇时间里,他会定期花两个小时坐公交车往返于学校和北京路上的博雅书店,去看和设计相关的书籍。“我觉得我不是一个有天赋的人,所以会更加努力,尽可能多学习。”

不过,最令周志聪念念不忘的,还是当时位于广工五山校区的画室。作为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需要有艺术和绘画上的基础,才能更好地把想法表现出来。因此,画室成了课堂之外学生的最佳“据点”,大家经常聚在这里,打磨自己的基本功。提起这段经历,周志聪十分动情,“我们的同学从各地过来的,聚在一起很有话聊。画画的时候,大家会一起交流思路,看看别人是怎么画的,画累了就聊聊天,整个集体的学习和生活氛围都很轻松。

(艺术与设计学院特聘西班牙教师安瑞克在设计工厂指导绿色设计方向学生进行设计)

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周志聪慢慢培养起对专业的热爱。他表示,自己最初的目标是“明白工业设计为何物”,这个看似简单的命题实际上十分多元。“刚进校园时有一个新生动员会,会上鼓励大家思考诸如‘未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如何去做设计’‘怎样能够令产品被市场接受’等问题,老师也会引导我们如何表达思路、抒发灵感。”周志聪这样表示。

在后来的学习中,“工业设计”的内涵被不断丰富着,书本中知识凝结成的点滴灵感,为社会带来更大的价值,“利用所学解决问题很重要,也很接地气”,周志聪这样说道,在这一点上,周志聪将广工务实而注重实践性的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

设计师的日常——“设计师就是要追求个人风格与市场的临界点”

2002年,毕业后的周志聪来到了一家数码相机厂,彼时,OEM(贴牌生产)风头正盛,这家流程标准化的数码相机厂也不例外。周志聪坦言,虽然严谨的工作环境让他学到不少课堂外的知识,但相比起来,他还是更愿意做能发挥自主设计开发能力的工作,于是,三个月后,周志聪辞工转投一家初创的设计公司。“由于刚起步,客户需求、设计、沟通,所有都要自己来,这不仅让我的快速设计能力有所提升,在人际交往上也成长了不少。”周志聪表示,这两段经历一个让自己清楚了标准化的流程操作,另一个锻炼了自身的设计能力,为自己后来在毅昌科技的工业设计师道路积累了经验。


(周志聪在双色工艺液晶电视的内部展示评审会)

“ODM(原始设计制造)工厂在产品上是有话语权的,知道产品的底层逻辑和终端客户需求,也能通过创新维持本身的竞争力。”周志聪说,这一信念让他专注于走自主设计的道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开发能力。

对于一个产品而言,设计是重要的,如何将设计转化为商品让消费者接受则是天平的另一边。当被问到“最有个人风格的作品”时,周志聪表示,在一件艺术品中,个人风格可以无限放大,但产品需要走向市场,设计师应该在个人与市场面前找到那个最佳的平衡点,“太有个人特征的设计普遍难以从作品跨越到商品,这是设计师必须面对的课题,也是艺术家与设计师的区别。”周志聪语气中流露出的,是对职业与行业的深刻见解。

可以看出,在工业设计领域,周志聪务实、清醒,而这些都与他在广工的学习经历密不可分。他提到,当时在广工有与企业对接的实践课程,学生们提供设计方案,由企业人士来给出不同维度的评判,这一判断既基于设计本身,也基于市场逻辑,为学生打开了一扇业界的窗户。在同学们的相互比较与讨论中,自己得以不断思考“设计与市场”的关系,从而在书本与现实中慢慢建立平衡。

保持年轻,思想上不要老得太快

作为一个工业设计师,如何保持源源不断的灵感?“不要让自己老得太快。”周志聪笑了笑,脱口而出这一回答。“人到了某个时期会无可避免地遇到瓶颈,但应该尽量保持自己的活力,对新事物有高度的关注。”他表示只有常输入“新”的东西,才能有“新”的输出。

独到的见解与对趋势的洞察力也是设计师安身立命之本。周志聪提到,自己没事就会出去转转,去市中心看看产品,一方面保持产品热度,另一方面了解市场的消费形态,能够形成自身对于趋势的判断和把握,对于自我的设计十分有帮助。


(周志聪喜欢参观各种展厅)

日常生活中,除了工作,周志聪还热爱书法,这是他从小学二年级保持到现在的爱好,而这一爱好无意中也为周志聪的工业设计之路带来了新思路,“每隔两三天,我都会去翻字帖,看书法,有意地锻炼自己的审美。”

在周志聪看来,书法的线条结构与工业设计方面有相通之处,“我觉得书法也是一种设计,很喜欢书法带来的自由感。”不过,周志聪并没有将自己局限于某一特定风格,“设计最忌固化,我在书法上也没有十分专注哪个风格,就算写得不好也都会尝试。”

【小问答】

1.您未来会专注在哪些方向?

回答:主要工作是带领团队共同前进,未来会关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交互领域,交互载体的变化以及新能源汽车的未确定性让设计在这个过程中更有价值。

2.您对就读于工业设计的学弟学妹有什么建议?

回答:无论是思维还是动手能力,基本功都要打好。用手作图更加锻炼思维,便于交流,学生阶段能用手绘作图解决的少用电脑;此外更要有严谨的设计思维,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多向自己的设计提问,多思考为什么;最后,想想当初为什么要读设计,不要忘记初心。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沫依 通讯员 陈少徐 卢迪  

图/校方提供